新偶像是如何养成的:美丽成第一生产力?
2018-09-17 20:47:2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偶像产业的兴起带来了极高的经济价值。根据中国产业网统计,韩国的偶像产业产值在2016年就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,而在日本,仅2017年偶像产业就带来了1870亿日元(折合人民币约112.5亿元)收入。据艾瑞数据预测,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。

新偶像是如何养成的:美丽成第一生产力?

 

毋庸置疑,偶像产业是一块大蛋糕,“以貌取人”的时代已经到来,颜值经济成为利益的引爆点。

美国经济学家Hamermesh对2800人进行了为期20年的跟踪记录,结果显示长得好看的人比路人长相的人多挣14万美元。普通人长得好看竟然也能当饭吃,网友不禁大呼,说好的不忘初心呢,为何整个世界都因为“长得漂亮”而变了价值取向?

娱乐圈更是把偶像的颜值放在第一位。在韩国,“先动刀,再演戏”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。美丽是整出来的,韩国的整容业十分发达,出道的明星偶像个个俊俏,颜值爆表。

新偶像是如何养成的:美丽成第一生产力?

 

颜值经济为何如此火爆?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从颜值经济中获益。互联网时代,高颜值确实为很多人带来了高回报,有人获得名誉,有人获得经济收益,漂亮者生存不无道理。

传统经济时代,颜值作为一种无形资产,其价值并未被充分利用;而互联网时代,人们再也不避讳谈及外貌,颜值甚至作为一种“商品”有了衡量的标准。一旦有了衡量标准,也就具备了进入市场流通的可能性,由颜值经济衍生的产业链也就此形成。美容医院、美妆产业、自拍App、自拍手机、自拍设备市场应运而生且异常繁荣,甚至连办公桌椅、家居行业在定制过程中也想沾点儿颜值的光。

偶像产业的发展更是要依托颜值经济。2018年是中国的偶像养成元年,《偶像练习生》和《创造101》两档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异常火爆,从而引发了养成偶像的热潮。

“大家把手上事情都暂时放一放,集中力量刷票,务必让某某进入9人名单!”,在《偶像练习生》最后一期开播之前,一位粉丝就早早在群里动员大家为其偶像投票,大家之间相互鼓励,只为同一个信念——送某某出道。此刻粉丝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屏幕前的旁观者,而是节目中偶像的命运决定者,也是节目的“全民制作人”。

新偶像是如何养成的:美丽成第一生产力?

 

“送自己喜爱的练习生出道”成为很对年轻粉丝的精神目标,从练习生开始,一步步见证自己偶像的成长。有网友说:看着自己的偶像一步步成长起来,和抚养孩子的感觉一样,希望他们更好,而他们的星途也有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作为中国男团的流量担当,TFboys可谓国内最成功的养成系男团。他们的粉丝囊括了妈妈粉、姐姐粉、女友粉等等,TFboys绝对算得上是被粉丝一路宠大的,打榜、刷票更是不在话下。

以前的追星是仰望,明星高高在上,粉丝们买海报、买CD,收集一切和偶像相关的东西。而互联网时代,粉丝们拥有造星的权利,他们拥有最大的控制权。粉丝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播、微博等形式和偶像进行互动,偶像与粉丝的关系从单向的追求变为双向互动,增强了粉丝的参与感。同时粉丝们还会得到偶像的定向反馈,不定期的“翻牌”,与粉丝“一对一”的交流,粉丝逐渐会产生一种归属感,从情感上更加认同偶像。而这种情感的归属所产生的购买力是非常惊人的。

新偶像是如何养成的:美丽成第一生产力?

 

小米其实也是养成系的产品。曾经因为创始人雷军的一句“站在风口的猪”,戳中无数青年的泪点,并且在性价比和饥饿营销的双重策略下,紧紧抓住消费者心理,及时解决粉丝需求,从而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。 “为发烧而生”的诉求,更能彰显小米手机卖“粉丝”的品牌特征,连雷军自己都说,小米的成功秘诀就是 “粉丝经济”。如今,小米的产业链逐渐扩大,小米在消费者心中变成了一种情怀。

除了养成系偶像和养成系产品,还有养成系爱情。还记得多年前沸沸扬扬的12岁女孩和24岁音乐老师的恋情吗?这对相差12岁的情侣完成了爱情长跑!

男方张木易出生于1987年,女方张千巽出生于2000年。在张千巽8岁时,20岁的张木易成为她的音乐老师,据女方回忆,第一次见到这个比自己大十多岁的老师时,自己就一见钟情了;男方则回忆道:“她像天使一样,特别乖巧懂事。”张千巽12岁那年,她和张木易正式确认了男女朋友的关系,此时的张木易24岁。经过多年的感情培养,二人最终修成正果,“我陪你长大,你陪我变老”。

不管是产品、感情还是如今爆火的男团女团,养成模式似乎都会产生更稳固的结果。

与中国偶像不同的是,日韩偶像在前期的培养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财富,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,练习生们刻苦地学习唱歌、跳舞等技能,并且开始培养粉丝,粉丝一路见证他们的成长。有朝一日,自己的偶像火了,粉丝们也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,有种“你的一切和我有关”的心理,从小培养死忠粉甩都甩不掉。

新偶像是如何养成的:美丽成第一生产力?

 

爱屋及乌,粉丝是最忠诚的消费者。从购买唱片、海报、荧光棒、演唱会门票到购买明星的周边产品,从电视节目的高收视到电影票房的经济保证,粉丝指向性消费随时能创造出极高的经济效益。而之前中国的明星偶像们,大多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出道宣传包装等环节上,粉丝缺乏粘性、实力不足、定位不准等问题导致他们“出道即巅峰”,随着时间的推移演艺事业逐渐走向下坡路。

中国偶像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,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多样性发展,直播、抖音、微博……成为网红的可选择性太多了。碎片化时代,粉丝即财富,战争年代的实力看兵力强弱,互联网时代看粉丝多少。在这个流量为王、内容为王的时代,拥有地位不一定会有流量,但有自己的粉丝就一定会带来流量。粉丝意味着力量。哪怕你只是一个草根,但只要你拥有了巨量粉丝,你就都可以有强大的影响力。

粉丝是特殊的用户,他们的“关注”,意味着兴趣和潜在购买行为,而他们的取消关注则意味着需求的转移。只有经营、管理到位,粉丝效应才会逐渐扩大,经济效益也才能持续发生。反之,用户滑动一下手指,就能拒你于“千里之外”。

(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
本文作者李光斗:中国品牌第一人、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、著名品牌战略专家、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、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委员会首席顾问、华盛智业•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