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人老年人谁易受骗:《孤注一掷》限制级拍成合家欢?
2023-08-21 20:42:42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文/李光斗

《孤注一掷》把一部反电信诈骗宣传片拍成了合家欢电影:由于讲的是电信诈骗的故事,年轻人看了让父母也去看一看,希望他们提高防范意识。父母让孩子去看一看,同样也是担心他们上当受骗。

是年轻人容易受骗,还是老年人容易受骗?很多人可能没想到,我国电信诈骗的受害者竟然超过六成是80后、90后群体,00后比例也在上升。以前我们觉得老年人才是受骗重灾区,但实际上恰恰是这些生活压力大、电子网络产品接触度高的人群,更容易被骗。

我们往往想不通为什么这么明显的诈骗套路,愣是有人信?

其实骗子采取的是无差别钓鱼的方式,网络刷单、发短信、打电话、高薪招聘等等方式,让怀揣少劳多获、一夜暴富梦想的年轻人很容易上钩。越是在教育、情感、经济方面相对弱势的群体,就越低挡不了咸鱼翻身的诱惑。就像电影里警察说的,被骗的人都有两颗心,一颗是贪心,一颗是不甘心。

这些人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不听劝。

我们国家搞全民防骗宣传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、财力。有段时间,北京的民警都挨个入户,手把手让你下载反诈app ,还挨家挨户给你讲你们小区,或者你们周围小区近期发生过哪些被骗的悲惨故事,这是多大的成本。

这回随着电影的热映,不光反诈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,而且电影还赚了不少钱,眼看票房就30亿了,是一个多赢的结果。

我一直说最好的营销方法是故事营销,做品牌就是要与消费者的情感产生共鸣,从而进入消费者的内心。如何引导受众的情绪?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:讲一个动听的故事。

故事的力量是无穷的。

《孤注一掷》不一定是一部艺术性很强的作品,但它一定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反诈宣传片。这样的题材能拍摄出来大规模上映,只有带着使命的“国家队”才能胜任。而且《孤注一掷》的出品方之一就是中影集团。

因为我们的电影没有分级制度,默认都是全年龄段的,《孤注一掷》这个片子拍的相对来说比较保守,过多血腥、暴力的场面,以及这条黑色产业链上更多的细节都没有展现。不过就目前来说,跟前面一部电影《消失的她》都已经起到了一定的劝退赌博、劝退东南亚旅游、劝退恋爱脑效果。

从营销角度来看,我们做营销、做品牌可以跟《孤注一掷》学到什么?

这个暑期档有三部极具话题性的电影,《孤注一掷》《消失的她》和《封神》,前两部电影走的是大众快销品路线,《封神》则走的是高端化、品牌化路线。

《孤注一掷》和《消失的她》吃的是题材红利,搞的是情绪营销。他们名义上是犯罪、悬疑题材,实际上剧作漏洞比较多。但是创作者都很聪明的抓住了当下的大众情绪,比如渣男、被朋友骗、社会底层年轻人的困境等等。

这些情绪因素让两部电影都自带传播属性。

快销品还有个特点,要想卖的好,一定要沉下去,这样覆盖面才足够大,才能赚到跟多的钱。

《孤注一掷》和《消失的她》都很清楚这一点,所以他们一开始就疯狂做短视频营销,做话题营销,恨不得把所有看点都提前剧透了,《孤注一掷》甚至连删减掉的片段都在抖音上播完了。下沉市场不怕剧透,就怕不接地气。

这方面《封神》反应的速度就比较迟缓,作为一部重投入的大制作影片,《封神》一开始票房涨的很慢,一线城市的成绩还不错,但是下沉市场没有主动去开发。还是电影的自来水喊他们去大主播直播间、去跑路演,这些主创们才开始一个城市一个城市跑下去宣传,又是“商务殷语”又是“哈基米”,才让票房一点一点涨上来了。

现在电影也处于一个内循环的状态,所以得下沉市场者得天下。

在此基础上,哪个片子有更好的口碑,才能打持久战。三年前还有靠噱头就卖一周,甚至就卖一天的电影,情人节、光棍节就指望这一天回本,看完都说烂,后面就没人看了。现在这招不灵了,没有口碑注定血本无归,再豪华的阵容,再大的场面也没人买账。

最后考验的就是一部电影的风格和价值观,这也是对一切产品的终极考验,这方面《封神》更胜一筹,电影和导演乌尔善形成了品牌效应,奠定了不断创造后续衍生品的基础。《孤注一掷》和《消失的她》做的是当季热销产品,卖完就完了,品牌很难持续。

品牌传播和电影营销异曲同工:

首先要学会讲故事;

第二好故事的秘笈是抓住社会情绪,不要讲道理,而要引发情绪;

第三做好渠道下沉;

第四口碑很关键;

第五要让故事成为连续剧。

(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