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锤定音:中国的“国服”定了!
2018-12-03 14:54:11
  • 0
  • 0
  • 7

文/李光斗

自“胡服骑射”以降,中国人对正式场合穿什么衣服很是纠结。改朝换代意味着服饰也要改,有清一代“留发不留头,留头不留发”,斗争很是惨烈。清末中山装挑战长袍马袿,和后来男人“剪辫子”一样,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。

中山装(Chinese tunic suit)是孙中山先生在日式学生装(诘襟服)基础上,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——中山装,”中山装”官宣是什么:样式为立翻领,对襟,前襟五粒扣,四个贴袋,袖口三粒扣,后片不破缝,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。

一锤定音:中国的“国服”定了!

 

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,修改造型并赋予新的含义,并根据《易经》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:中山装的五大内涵: 其一,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(礼、义、廉、耻),袋盖为倒笔架,寓意为以文治国。其二,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*权*分*立。其三,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*民*主*义。其四,后背不破缝,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。其五,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,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。

一锤定音:中国的“国服”定了!

 

1949年大一统后,这些涵义发生了变化,但毛*主*席喜欢中山装。所有中国城市成年男性也统一穿中山装,几亿人穿统一的衣服,而且颜色相同,蔚为壮观,世界上称“毛服”,西方世界将当时的中国人称为“蓝蚂蚁”。

一锤定音:中国的“国服”定了!

 

改革开放以后,国人的服装日趋多元化,中国*领导人也改变了公开场合中清一色中山装的风格,开始穿夹克和西装。1984年,国人首次在电视上看到当时的中*共胡*总*书*记穿西装发表讲话。高层*领*导*人率先垂范,西装逐渐取代了中山装(在西方被称为“毛装”)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。但有的老一辈*无产阶级*革*命*家公开场合一辈子只穿中山装,连夹克都不肯穿,更不用说穿西装。

在今年改革开放四十年中*央表彰的100位功勋人物中,就有海盐服装厂厂长步鑫生,他引进了中国第一条西装生产线,虽然后来破产了,但当年引风气之先的功劳还是被铭记。

“衣裳是文化的表征,衣裳是思想的形象”。中国有“衣冠上国、礼仪之邦”的傲称,服装也被打上意识形态的印记。春江水暖鸭先知,坊间有种说法:温州商人看新闻联播播音员的着装判断经济大势,如果穿西装意味着政策要“放”,如果是穿中山装意味着要“收”。

一锤定音:中国的“国服”定了!

 

现在好了,别争了,国人出席正式场合终于有了自己的“国服”。

一锤定音:中国的“国服”定了!

 

这身衣服,并不是传统的中山装,而是经过特别设计的:它的领子是直领的,而传统中山装是翻领的;这套中式礼服只有左胸前一个口袋,而中山装正面有4个口袋;这套中式礼服的扣子是暗扣,而且暗扣正面上还有绣花,但是中山装并不是。

为什么要穿新国服,据说也是要与国际接轨。当年两会上,政协委员的提案是这样说的:国家*领*导*人出访世界各国,经常被邀请参加晚宴等正式礼仪活动。按照西方传统礼仪,出席这些正式礼仪活动,嘉宾应着晚礼服(如男士着燕尾服、系领结等),但这些服装确与我国服饰穿着习惯和审美标准不相适应,目前我国领导人多以穿着西装出席,似有不尊重对方之嫌。

因此,建议今后领*导*人出席外国正式礼仪活动中,可穿着设计精美、质地考究的中式华服,这不仅可以避免失礼,并可展现我国家*领*导*人的魅力和风采,展现中国形象,更是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。

有专家评论说:“中式服装亮相国际舞台,这也是我国国力增强的一个表现。”

“车同轨”、“书同文”、“行同伦”之后,“衣同样”的时代会来临么?

(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
本文作者李光斗:中国品牌第一人、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、著名品牌战略专家、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、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委员会首席顾问、华盛智业•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